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规划设计 > 规划设计

山东省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

来源:admin| 发布时间:2021-03-29| 浏览次数:

    蜂产业是我省品牌特色农业产业之一,为提升我省蜂产业发展水平,制定本方案。
  一、行业发展现状
  (一)取得的成效。
  1.规模与效益居全国中上游。2014年我省蜜蜂存养量40.3万群,占全国总养量的4.7%;蜂蜜产量1.41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的3.1%;蜂产品产值约6亿元,占全国总产值的3%;蜂蜜加工出口量1.7万吨,占全国总出口量的13.1%;出口金额3941万美元,占全国总出口金额的15.2%。

 表1:2001-2013年我国蜂蜜产量及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

图1:  2008年至2011年全国各省蜂蜜产量统计

表2:  2014年蜂蜜出口前十位省市统计表

序号

出口省市

出口数量(吨)

出口金额(万美元)

1

安徽

25,204.2

4641.2

2

湖北

24,321.3

4886.9

3

浙江

22,111.4

4287.8

4

山东

17,037.7

3941.1

5

辽宁

10,453.5

1835.8

6

江苏

10,002.1

1911.2

7

上海

6,287.3

1027.6

8

陕西

4,906.4

1147.1

9

河南

3,172.2

659.0

10

宁夏

2,935.5

815.0

其它

3,392.6

877.6


  2.蜜粉资源丰富。我省蜜粉源植物丰富,多达220余种。主要有荆条、刺槐、枣树、泡桐、苹果、玉米、棉花等。其中,刺槐330万亩、果树900万亩(苹果400万亩、枣树55万亩等)、玉米4000万亩、棉花1000万亩、蔬菜3000万亩。全省除11月至翌年2月无蜜粉源外,其他月份均有蜜粉源。   
  3.产业链日趋完善。经过多年发展,我省逐渐形成了包括蜜蜂养殖、产品加工、机具生产、授粉应用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。据统计,2014年,全省境内蜂群放养量近100万群,全省蜂蜜、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分别达到35000吨和500吨,分别占全国的7.8%和16.7%。
  4.组织化程度较高。截至2014年年底,全省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,60多家蜂产品企业通过认证(企业食品生产许可)。目前全省省级蜂业协会1个、市级和县级蜂业协会12个,养蜂合作社153个、社员1600多户;全省养蜂户5292户,蜂业从业人员(含加工企业职工)2万余人,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、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。
  5.支撑体系较强。2008年,成立了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、山东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。我省拥有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,综合试验站1个。东营市蜜蜂研究所与五征集团联合研制的全国首款养蜂移动平台,集养蜂生产、蜂群运输、蜂产品初加工等功能于一体,改善了养蜂人的生产生活条件,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。
  6.政府支持力度加强。近年来,省政府出台《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(鲁政办发〔2014〕3号)等文件,通过特色产业项目县、财政支持技术推广、蜂产品质量检测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信息化建设、职业技能培训、良种工程、科技研发等项目,逐步加大对我省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。从2010年起,我省通过进行蜂蜜、蜂花粉及蜂王浆的抽检,实现了对蜂产品原料的质量监控。
  (二) 存在问题。
  1.核心竞争力不强。全省蜂业发展规模偏小,蜜蜂饲养数量仅占全国860万群的4.7%,户均养蜂规模只有76.2群。养蜂生产的机械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和良种化水平较低,蜂业核心技术缺乏,创新指数低,竞争力不强。
  2.利益分配不均衡。养殖者与加工者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,产销衔接相对滞后,产业聚集度不高,养殖环节利润偏低,单纯从事养蜂业缺乏可持续性和吸引力。
  3.机械化水平偏低。蜂业现代化设施设备研发缺失,装备水平较低,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、粗放状态,致使蜂业的劳动强度较大,几十年没有根本性改变。尤其是蜂业信息化、智能化处于起步阶段,实现蜂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仍任重道远。
  4.养蜂队伍老化严重。据2014年调查统计,我省4473名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54.8岁,其中50岁以上人员占63.14%,30岁以下的养蜂人员仅占2.35%。蜂农老龄化严重,同时学历水平偏低。有学历的蜂农共4313名,其中4164名蜂农的学历集中在小学、初中和高中,所占比例达96.42%;中专以上学历的蜂农仅149人,所占比例为3.58%。知识更新缓慢,年轻、高学历人员比例较低,相对匮乏。

图2:全省蜂农年龄结构图

图3:全省蜂农学历结构图


  5.知名产品品牌较少。高端高质蜂产品较少,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不多,品牌带动效应较弱。 
  二、发展目标与规划布局
  (一)发展目标。
  坚持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的蜂业发展理念,以提高养蜂生产能力和推广普及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为重点,以培植产业区域优势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、优化产品结构为核心,着力提升蜂业的标准化、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,建立和完善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,推动我省蜂业科学发展。到2017年,全省蜂群数量达到45万群,规模蜂场占比提高到40%,年产蜂蜜2.5万吨,年产蜂王浆200吨,蜂产品产值达到8亿元,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效益600亿;到2020年,全省蜂群数量达到50万群,规模蜂场占比提高到60%,年产蜂蜜4.0万吨,年产蜂王浆300吨,蜂产品产值达到12亿元,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效益1000亿元。
  (二)规划布局。
  根据我省各地蜜粉源植物丰富程度、地理生态、养蜂生产状况及蜂产品企业分布,全省蜂业划分为蜜蜂壁蜂授粉、养蜂生产、蜂产品加工出口、优质蜜源四大优势区域。
  1.蜜蜂、壁蜂授粉优势区。烟台、潍坊、青岛、淄博和日照5市,是果品和蔬菜生产的集中区域,目前苹果种植面积400余万亩,大樱桃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,草莓种植面积20多万亩。2014年本区西方蜜蜂存养量约15.7群,约占全省总量的42.9%;壁蜂5亿只左右,约占全省总量的80%。立足本区域丰富的果蔬资源优势和农民浓厚的蜜蜂、壁蜂授粉意识,建立蜜蜂、壁蜂授粉示范基地,蜜蜂、壁蜂为果蔬授粉覆盖率达80%以上。
  表 3  蜜蜂、壁蜂授粉优势区域布局

县(市、区)

青岛

  平度

淄博

  博山、桓台、沂源

烟台

  龙口、蓬莱、栖霞、招远、莱州

潍坊

  寿光、青州、临朐

日照

  莒县、五莲

  2.养蜂生产优势区。潍坊、临沂、淄博、泰安、济宁和日照6市,是传统的养蜂生产区域,蜜粉源植物丰富,养蜂业相对发达。2014年本区蜂群存养量22.8万群,约占全省总量的62.3%。立足本区域发展养蜂生产的传统优势,扩大蜜蜂饲养量,力争2020年蜂群存养量达到35万群。

 表4  养蜂生产优势区域布局

县(市、区)

淄博

  博山、沂源

潍坊

  青州、临朐

济宁

  任城、曲阜、兖州、嘉祥

泰安

  岱岳、肥城、宁阳

日照

  莒县、五莲

临沂

  蒙阴、费县、沂水

  3.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区。日照、济南、潍坊和枣庄4市蜂产品企业相对集中,2014年蜂蜜、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约28000吨和400吨,均占全省总量的80%以上。立足本区域雄厚的加工出口基础,实施品牌带动战略,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,重点培育壮大4个蜂产品龙头企业,辐射带动8个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。
  表5  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区域重点培育企业

企业

济南

  济南济泉黄岩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(历城区)

枣庄

  山东枣庄海石花蜂业有限公司(峄城区)

潍坊

  山东康宝蜂业有限公司(临朐县)

日照

  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(莒县)、山东华翰蜂业有限公司(五莲县)

  4.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。沿黄地区的东营、德州、聊城、滨州和菏泽5市,刺槐和枣树的栽植量均占全省的50%以上,一直是我省优质刺槐蜜、优质枣花蜜的生产地区。立足沿黄地区丰富的刺槐和枣树资源优势,在该区域建设10个优质刺槐蜜和优质枣花蜜生产基地。同时,在适宜区域扩大刺槐、枣树种植面积,形成蜜源与蜂业良性发展的格局。

 表6  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域布局

县(市、区)

东营

垦利、利津

德州

乐陵、陵县

聊城

冠县、高唐

滨州

无棣、沾化

菏泽

巨野、曹县

  三、重点任务
  围绕蜂业“转方式、调结构、创优势”,着力开展八大重点工程建设,加快推动蜂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。
  (一)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。
  1.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。通过示范、扶持、服务、监管等措施,加快培育龙头企业、养蜂大户、专业合作社、行业协会、中介组织、供销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,建立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“公司+合作社”等蜂业产业化经营模式,进一步完善双方发展保障和利益分配机制。到2020年,力争使85%的养蜂场(户)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。  
  2.切实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。引导和支持蜂农建立合作社,拓展合作社服务功能,规范运行方式,提高标准化集约化养蜂水平。在淄博、东营、潍坊、济宁、泰安、日照、临沂、德州、聊城、滨州和菏泽等市,支持每市建设2个养蜂生产示范合作社;在烟台、潍坊、青岛、淄博和日照等市,支持每市建设1个蜜蜂授粉示范合作社。努力形成以蜂农为基础、专业合作社为依托、蜂产品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。有效利用供销社联系农民、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,引导有条件的供销社积极参与蜂业产业化经营,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  3.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引导作用。建立健全市、县级蜂业协会组织,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、贴近企业的优势,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,在联系政府、服务行业、规范生产、培训蜂农、品牌推介、促进行业自律、推动行业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  4.不断提升蜂农职业化水平。大力发展养蜂大户等新型蜂业经营主体,积极开展从业者职业技能鉴定,加快培育新型职业蜂农队伍。综合运用技术培训、示范带动、标准化生产、机械化装备等多种措施,改善蜂农的生产生活条件,吸引更多高素质、高技能人才加入,增强蜂业发展活力。
  (二)实施科技创新工程。紧紧围绕制约蜂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展开科技攻关,重点在蜜蜂饲养、蜂机具研发、病虫害防治、授粉增产技术、蜂产品研发、良种繁育推广、蜂产品质量控制和蜂疗保健等领域进行科研与技术推广,争取在蜜蜂优质高产配套选育及授粉蜂种的引进驯化、蜜蜂代用蜂粮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。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,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,加速蜂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。加强蜂业科技人才的培养,建立蜂业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,每年培训蜂农3000人次以上。
  (三)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。通过加强政府扶持、鼓励联合兼并、支持产品开发、引导企业上市等措施,做大做强蜂业龙头企业,支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、产销直挂、农超对接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资本进入养蜂业或从事蜂产品加工,与养蜂户及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,提升带动发展能力。加快发展蜂业生态观光旅游和电子商务的步伐。
  (四)实施示范基地创建工程。按照蜜蜂良种化、养殖设施化、生产规范化、防疫制度化的总体要求,规范养蜂场布局,推行养蜂生产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,实施蜂产品安全生产规程,提倡饲养强群,加强疫病防控,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。扶持养蜂机械研发与生产,提高养蜂的机械化水平。在潍坊、临沂、淄博、泰安、济宁和日照等市,支持每市建设5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,在东营、德州、聊城、滨州和菏泽等市,支持每市建设3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,所生产的蜂蜜和蜂王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。
  (五)实施授粉增产工程。加快推广普及蜜蜂、壁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,开展授粉增产示范活动,在蜜蜂、壁蜂授粉优势区和养蜂生产优势区建立11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(青岛、烟台、潍坊各2个,淄博、济宁、泰安、日照和临沂各1个),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(青岛、淄博、烟台、潍坊、济宁、泰安和临沂每市3个,全省其他市每市1—2个)。
  (六)实施良种繁育建设工程。重点强化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职能,完善提升5—6个种蜂场的保种育种条件,保障优质种蜂王供应,提高蜜蜂良种化水平。加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,建设5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区,由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牵头建设1个山东省蜜蜂种质资源基因库。
  (七)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。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,逐步建立起集蜜源植物、蜂群分布、企业信息、市场咨询、监督检验和品牌推介等为一体的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,为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提供支撑,加快推进我省蜂业的标准化、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。严格蜂药、蜂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管理,严把蜂产品原料、生产和检验关。完善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、监管、信息发布和质量追溯体系,建立蜂产品企业质量信用评估制度,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。
  (八)实施名优品牌培育工程。以骨干蜂业加工企业为重点,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,加快发展并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实力大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,打造名优产品品牌。重点扶持山东华康、山东康宝等13家省内知名蜂业企业,加大17个蜂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,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品牌,提高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。

 表7  重点蜂业加工企业及品牌

重点企业

重点品牌

主要产品

  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

  嗡嗡乐

  蜂蜜、蜂王浆、蜂胶

  山东华翰蜂业有限公司

  嗡嗡乐

  蜂蜜、蜂王浆、蜂胶

  济宁陈宜斗蜂业有限公司

  陈宜斗

  蜂蜜、蜂花粉、蜂王浆、蜂蜜酒

  济泉黄岩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

  济泉、三代蜂农

  蜂蜜、蜂花粉、蜂王浆

  山东康宝蜂业有限公司

  山旺、沂山康宝

  蜂蜜、蜂胶、雄蜂蛹

  枣庄海石花蜂业有限公司

  海石花

  蜂蜜、蜂胶、巢蜜

  蒙阴深山蜜坊蜂业有限公司

  蒙园、沂蒙蜜坊

  蜂蜜、蜂王浆、蜂花粉、蜂胶

  山东省沂源蒙山实业有限公司

  蒙山

  洋槐、荆条、土蜂蜜;蜂胶、蜂王浆

  烟台福明蜂业有限公司

  福明

  蜂蜜、蜂胶、蜂王浆

  山东博康蜂业有限公司

  博康园

  蜂蜜、蜂王浆、蜂王浆干粉

  烟台甜园蜂产品有限公司

  TECHYARD

  蜂蜜、蜂花粉、蜂王浆

  潍坊新潍蜂业有限公司

  新潍

  洋槐蜂蜜、白蜜、特浅蜂蜜、巢脾

  龙口市蜂源饲料有限公司

  粉霸、龙粉

  蜜蜂饲料

  青州市逄山蜜蜂园有限公司

  逄山

  蜂蜜、蜂王浆、蜂蜜酒

 


  四、保障措施
  (一)着力强化组织领导。建立蜂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,研究制定政策措施,统筹协调推动蜂业转型升级。结合区域布局管理,立足各地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健全蜂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,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主产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考核体系。
  (二)着力强化部门配合。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,负责牵头协调,并切实加强对蜂业发展的指导和总体管理。林业部门负责抓好蜜粉源植物基地建设,协调提供放蜂场地。农业部门负责抓好蜜蜂和壁蜂授粉增产措施的组织实施,努力减少化学农药对蜂业的影响。发展改革、财政部门要加大基建资金和财政资金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,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工作。科技部门要努力改善蜂业发展科技创新条件,提升科技支撑能力。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,加强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。
  (三)着力强化政策扶持。
  1.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依托山东省蜂业信息网,加快开展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。将蜂业和蜜蜂良种选育推广纳入山东省特色畜禽业重点产业,强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广,支持建设中华蜜蜂保护区和保种场。大力推进养蜂移动平台建设,积极探索改进财政补贴的手段,提高蜂业生产机械化水平。
  2.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。以规模化蜂场建设、养蜂机械设备购置、蜜蜂授粉、蜜蜂良种培育、合作社发展、蜂产品电子商务和蜂业旅游发展等方面为重点,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,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。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、特色产业发展、农业科技发展资金、标准化示范创建、动物疫病防控等相关资金安排上,适当向蜂业倾斜。扶持蜂业龙头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,提高精深加工水平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  3.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试点。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蜂业生产的保险产品,降低蜂农生产经营风险。完善扶持引导机制,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基金、先建后补、以奖代补等方式,强化组织实施,促进产业稳步发展。制定完善蜂产品优质优价收购政策,尽快出台成熟蜜地方标准,鼓励蜂农从事成熟蜜生产,树立山东蜂产品良好形象。
  (四)着力强化宣传引导。积极发挥行业协会、龙头企业等作用,充分利用媒介会、广播、网络等各种形式,广泛宣传发动,有效调动群众的养蜂积极性。大力宣传引导蜂产品消费观念,充分宣传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作用,以及蜜蜂、壁蜂授粉对农作物增产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,积极传播蜜蜂文化,不断营造全民爱蜂护蜂使用蜂产品的良好氛围。

 

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

2016年1月25日印发

 

 
Copyright © 2010-2024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    Powered by RRZCMS鲁ICP备20017929号-1
主办: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承办: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技术支持:智微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