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第26周,猪价偏强震荡,后市稳中伴涨
第26周(6月23日-6月29日),生猪价格持续反弹;猪肉价格触底回升。据全省26个畜禽生产定点监测县监测,第26周全省肥猪出栏均价为14.80元/公斤,同比降低18.28%,环比增长1.09%。猪肉价格小幅回暖,本周猪肉均价为25.78元/公斤,同比降低17.56%,环比回升0.47%。
仔猪价格连续9周弱势走低。本周,我省仔猪销售均价为35.79元/公斤,同比降低26.76%,环比回落1.49%。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,新生仔猪数量连续增加,养殖户对后期行情走势预期偏弱,担心后市供应持续增长,前期补栏仔猪的部分企业也因自身仔猪供应提升而减少外购,仔猪因需求下降导致价格持续回落。据监测,目前50公斤体重的二元母猪价格1620元/头,环比微增0.1%,同比微增0.2%;规模场15公斤体重的仔猪价格由4月中旬的670元/头降至当下的530元/头,环比下跌2.6%,同比下降30%。
本周肥猪出栏均价略升,但不及玉米等饲料价格回升幅度,猪粮比价略降。本周我省猪粮比价为5.99:1,同比降低19.92%,环比降低0.17%。从养殖端利润情况来看,当前存在结构性分化的情况。一方面,整体养殖利润尚可,自繁自养企业仍有利润;另一方面,前期高价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。据监测,第26周自繁自养在盈亏平衡线附近震荡,外购仔猪仍处于亏损区间。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成本端,近期玉米价格反弹,豆粕也有触底反弹的迹象,成本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。经营较好的规模企业还在降本增效,成本优势企业最新完全成本已降至12元/公斤左右,企业盈利或维持较好水平。
本周,养殖群体惜售情绪增加,猪价短期反弹。供给端,6月下旬之后,看好8-9月的旺季行情,养殖户惜售情绪增加;同时大猪供应偏紧,肥标价差偏高吸引养殖户主动进行二次育肥,供应有所下降。此外,部分屠宰企业分割入库增加。供应收紧,支撑生猪价格走高。据监测,我省生猪屠宰量环比减少9.77%,宰前均重环比增长0.16%,平均收购价格环比增长1.11%。消费端,猪肉价格持续走低,消费终端逢低补库增加,叠加全国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,区域调运不畅,市场炒作夏季断档期,支撑猪肉价格回暖走高。据监测,本周我省17家猪肉市场交易量环比升高,同比增加3.21%,环比回升2.54%;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环比增长1.02%。
展望后市,短期价格跌破成本线后市场惜售情绪增加,助推猪价回暖,呈现稳中伴涨。但产能增长压制猪价的逻辑并没有改变,预计反弹力度不强。前期二育栏舍利用率有所下降,6月下旬标肥价差小幅走扩,二育再度出现入场信号。虽然整体补栏量级较前期收缩但情绪推动引发价格上涨力度增强,二次育肥群体补栏积极性有所提升,对猪价上行形成了一定的支撑。此外,受2月仔猪腹泻疫情影响,7-8月商品猪出栏量或有一定下滑,市场看多情绪升温,本轮阶段性涨势可能延续至7月上旬。但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稳中略增,暂未看到产能下降迹象。据省畜牧总站监测,6月份我省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0.51%。生猪供给压力犹在,市场进入去库阶段,猪价持续承压,长期看猪价仍存回落预期,但二育以及冻品建库对冲部分压力。
建议业内需关注猪价下跌后的二次育肥节奏、肥标价差、出栏体重等因素,合理把握出栏节奏。需特别注意华北高温高湿天气,疫病风险增加。
二、第26周,鸡蛋价格触底回升,小幅向上
第26周,我省鸡蛋价格触底回暖。本周,我省鸡蛋销售平均价格为6.45元/公斤,同比降低20.86%,环比升高1.26%。就全省监测的26个价格县来看,本周我省最高价在莒县、平原县,为7.00元/公斤;最低价出现在曹县,为5.80元/公斤。当前我省蛋鸡养殖的完全成本约为7.0-7.2元/公斤左右,当前蛋价仍在综合成本线之下,养殖亏损约0.8元/公斤,环比回升7.22%,养殖端亏损幅度有所收窄。
蛋雏鸡价格小幅回落。第26周为3.39元/只,同比升高3.35%,环比回落3.69%。蛋鸡补栏逐步进入淡季时间节点,以及上游鸡苗产能逐步恢复,鸡苗短缺情况逐步缓解,种蛋利用率快速下滑。
需求短暂回升,带动蛋价小幅反弹。需求端,低价货源刺激终端消费,叠加库存低位,短期供需趋紧推动鸡蛋价格回升。据监测本周我省17个监测县的鸡蛋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2.33%,环比回升0.16%。但受高温高湿天气、学校放假及产能高位压制,市场反弹持续性可能不会太长。供给端,目前蛋鸡存栏量处于高位,前期补栏的蛋鸡新开产压力较大,鸡蛋供应比较充足。据监测,我省301家规模蛋鸡场6月份鸡蛋产量同比增加7.56%,环比增加0.32%。近十年统计结果显示,有6次梅雨季现货价格低点出现在7月上旬,3次出现在6月下旬,所以6-7月出现低点的概率较大。
后市,短期看,随着鸡蛋价格持续走低,养殖场户抗价情绪增强,老母鸡淘汰力度加大,预计近期鸡蛋价格趋稳震荡。同时,需关注近期淘汰情况——随着蛋价跌破饲料成本线,老鸡淘汰加速,500天以下老鸡淘汰增多,但尚未达到超淘——蛋鸡产能较大,产能去化非一蹴而就,老鸡加速淘汰的同时也有新鸡和换羽鸡陆续开产,近期市场小蛋走货压力偏大。目前产能去化力度不足,7月20日入伏之前产蛋率也不会快速下滑,节前备货还未启动,所以蛋价反弹还为时尚早。
长期看,预计梅雨季结束后,随着需求回暖,鸡蛋价格或迎来阶段性上行拐点,中秋备货行情或进一步提振价格。通常7-8月鸡蛋价格出现上涨,主要受梅雨季淘鸡加速、高温天气导致产蛋率下降、中秋节前备货需求增加的影响。
三、第26周,鸡肉价格小幅回暖
第26周,消费有所回暖,鸡肉价格小幅上行。本周,鸡肉市场销售均价为16.91元/公斤,同比降低7.04%,环比升高0.06%。6月下旬,随着毛鸡价格不断触底,其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,吸引部分消费者和采购商关注,鸡肉消费略有回暖。据监测,本周我省17个监测县的鸡肉市场交易量同比降低1.46%,环比回升0.39%。同时,巴西鸡肉进口缺口出现,利好国内鸡肉销售价格。受到巴西进口中止的影响(巴西产品运往中国的船期约为45天),6月末至7月份的鸡肉进口量缺口开始显现。进口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上鸡肉的总供应量,对国产鸡肉产品而言,是一个利好因素,推动鸡肉价格反弹。但需注意的是,这种反弹幅度相对有限,难以改变整个7月价格低迷的总体趋势。
肉雏鸡价格承压回落。本周,我省肉雏鸡均价为1.76元/羽,同比降低28.74%,环比回落10.66%。其中临沂市兰山区达到本周最高价,为3.50元/羽;最低区域价格在莘县,为0.50元/羽(为817雏鸡价格)。近期白羽鸡苗供应压力增大,养殖端补栏情绪偏低,且当前由于养殖端补栏对应毛鸡出栏时间处于“三伏天”(今年7月20日入伏),高温天气易导致养殖效率下降(如夏季高温高湿,容易引发鸡中暑、球虫病、曲霉菌病等;在多雨的夏季,湿度易达到饱和状态,且容易出现持续高温天气,对肉鸡生长极为不利),养殖端为规避高温出栏,补栏需求降低,肉雏鸡价格大幅下滑。广饶县反映,因毛鸡市场价格低迷,且最近持续高温影响,近期肉雏鸡价格下跌严重。毛鸡方面,当前屠宰企业鸡肉冻品走货缓慢,鸡肉冻品库存升高,屠宰企业宰杀积极性不高,开工率下降,养殖户顺势出栏,肉鸡价格偏弱。后市,种鸡场有挺价情绪,叠加饲料价格下滑,短期肉雏鸡价格有望震荡小幅走高。
后市,短期看,鸡肉消费仍面临一定压力。7月份通常处于年内需求相对疲软的时期,容易出现价格低点。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陆续放假,作为鸡肉消费重要团膳渠道的学校食堂采购量大幅减少,导致短期内市场对鸡肉的需求显著下降。食堂采购量的缩减使市场上鸡肉产品销售面临压力,产品端价格承压下滑,进而带动毛鸡价格走低。按照以往经验,7月份团膳渠道的缩量态势基本可以预见,这无疑会对产品端形成抑制作用,因此7月份白羽肉鸡价格走势仍不容乐观,短期内利好因素难以持续。
长期看,随着我国推出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,居民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。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普及和年轻一代对低脂高蛋白食品的偏好,鸡肉消费有望成为肉类消费中的重要增长点。我国人均鸡肉消费水平目前仍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,未来市场潜力巨大。鸡肉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,每100克鸡肉蛋白质含量为20克,脂肪含量仅为3克,远低于猪肉和牛肉,这种健康属性使鸡肉在未来消费市场中具有较大竞争优势。
同时,白羽肉鸡消费场景也在不断拓展,传统中式餐饮和西式快餐对鸡肉需求持续增长,预制菜和调理品等新兴消费形式也为白羽肉鸡行业带来新机遇。近年来,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鸡肉作为预制菜主要原料之一,市场需求同步上升。白鸡消费渠道中餐饮及团膳占比60%以上,有望受益于餐饮消费复苏,带动禽类产品消费提升和高端产品占比提高,提振鸡肉需求,行情向好。未来,白羽肉鸡行业有望在困境中实现突破,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。
建议肉鸡养殖场户优化养殖技术,合理控制养殖规模,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灵活调整养殖计划。
四、第26周,消费承压,牛羊肉价格延续震荡态势
第26周,牛肉略有回暖,价格小幅回升;羊肉价格持续弱势下行。据监测,本周我省牛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11.79%,环比回升0.26%;羊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13.66%,环比回落0.68%。
本周,我省牛肉均价为62.82元/公斤,同比升高8.27%,环比回升0.03%。牛肉价格震荡回升,主要是受市场自我阶段性调节。受产能去化、海外牛肉价格回暖,以及国内进口牛肉调整政策加码影响,2025年牛肉进口预计量减价增,牛肉产业来自低价进口牛肉的压力边际趋弱,后市牛肉价格呈现持续上行走势。
本周,羊肉均价72.55元/公斤,同比升高0.88%,环比降低0.30%。当前羊肉价格震荡,主要是供求关系阶段性市场供需调整,受高温抑制消费、羊肉进口集中到港和猪肉价格低位压制,羊肉价格承压。后市,随着烧烤旺季来临,羊肉消费向好趋势不变。
从活牛活羊市场来看,活牛价格弱势回落。第26周,全省活牛出栏均价26.63元/公斤,同比升高12.70%,环比回落0.37%;其中最低价为26.20元/公斤,最高价为28.00元/公斤。按肉牛养殖22-25元/公斤的盈亏平衡区间来测算——所监测的26个县的活牛均价全部超过25元/公斤——肉牛养殖仍处于盈利区间。目前活牛价格回落是市场的阶段性调节,同时也是奶牛淘汰增加——牛奶价格持续低迷,许多奶牛养殖场户借肉牛价格上涨之际加大淘汰力度——造成活牛价格承压。预计近期活牛价格仍承压或小幅回落。
活羊价格弱势走低,养殖效益承压小幅回落。第26周,全省活羊平均出栏价格为27.12元/公斤,同比升高1.54%,环比降低0.37%,养殖效益持续走低。据监测,本周我省羊粮比价为10.98:1,环比降低1.58%,其中绵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约25元,集中育肥每只盈利约10元;山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约45元,集中育肥每只盈利约25元。
后市来看,随着天气转暖,餐饮行业复苏,进入烧烤消费旺季将增加牛羊肉需求,或拉动价格上涨;加之受牛羊产能持续去化、国际牛肉价格不断走高的影响,牛羊肉价格有望持续小幅回升。长远来看,牛羊肉消费市场空间巨大,仍然大有前途,叠加国家消费刺激政策有序出台,牛羊肉消费或顺周期加速发力,牛羊肉价格有望向好发展。从近期系列的政策精神看,政策发力方向已经明确,节奏和力度也会顺应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。
从国际贸易来看,进口或收窄,对美进口牛肉加关税有望催化牛肉行情,叠加远期饲料成本存上行预期,或助推国内牛肉价格上行。加之2025年全球牛肉产量预计下降,全球牛肉需求却在持续上升,会带动全球牛肉价格的阶段性上涨。
后市,牛羊肉消费需要重点关注三类人群消费需求:银发群体、下沉市场年轻人和中产阶级,为牛羊肉消费寻找新的增长极,由过去消费升级转向全面均衡发力,进而推动整体行业扩容盈利。
五、第26周,生乳价格低位盘整企稳
第26周(6月23日-6月29日),生乳价格连续3周低位企稳。本周我省生乳均价为3.01元/公斤,同比降低7.67%,环比持平。在我省监测的26个县中,剔除3个无效数据,有8个县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全省平均价格,有15个县的生乳价格低于全省平均价格。其中最高价格在蓬莱区,为4.60元/公斤;最低价格出现在招远市和郯城县,为2.60元/公斤,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值为2.00元/公斤,差价与上周相比有所放大,低于全省平均价的县市数量仍然过半,奶牛养殖基本面下行压力有所加大。蓬莱区为代表的牧场采取自产自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,生乳价格保持较高价位,牧场效益较好。
奶价低位企稳,对冲玉米价格小幅走高,奶牛养殖亏损额度有所增加。本周奶粮比价为1.22:1,同比降低9.63%,环比降低0.81%。目前奶牛养殖成本维持在3.20-3.40元/公斤,行业亏损依然严重,奶牛养殖业是畜牧业中唯一的一个大面积亏损的行业,进一步倒逼产能调减。
奶价低位震荡,主要是消费端仍未得到有效启动,奶业仍呈现供强需弱的格局。生产端,虽然奶牛存栏数量有所减少,据监测6月份我省奶站所有养殖场户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5.38%,环比减少0.65%;其中成母牛存栏同比减少2.17%,环比减少0.57%。但是受奶牛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影响,牛奶产量持续增加,据监测我省奶站6月份生乳产量同比增加6.7%,环比增加2.59%;1-6月份生乳产量同比增加4.52%。原奶供多需少,一季度全国奶业日均喷粉量在9000吨左右,二季度过剩形势仍在持续,6月份我省日均喷粉量为83吨,环比增加17.28%。消费端,当前乳制品消费持续疲软。今年一季度灭菌乳和酸奶消费量同比下降8.8%,较上年扩大1.3%。消费端低迷传导至加工端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.4%,降幅较 2024年扩大。预计2025年原奶供大于求局面依然严峻,行业去产能压力持续。
总体来看,奶业遇到的供需不平衡、消费下滑和奶价下行状况还需一段时间调整恢复,但奶业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,产业积极因素正在积累。后市,进入三季度,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,热应激将使牛奶产量下降,叠加中秋、国庆消费旺季备货,新灭菌乳国家标准的实施,生鲜乳需求将有所增加,届时奶价或将低位回升。随着生产端奶牛结构日渐优化,产能有望持续去化。同时,我国加强对进口牛肉的监管力度,这一贸易保护措施已对国内畜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,肉牛大周期上行有望明显增加淘汰奶牛和犊牛外销收益。如淘汰母牛价格目前恢复到17-20元/公斤,达到2023年的水平;奶公犊目前恢复到1000—1500元/头。这就有利于牧场持续调整牛群结构,加大老弱低产牛的淘汰力度。在消费端,预计随着气温升高导致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,原奶库存有望进一步减少。今年2-3季度奶业形势有望触底,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春节备货期间,随着近两年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,奶价有望小幅回升,但根本性好转仍需要根据2025年上半年奶牛减栏数量,以及全国居民消费恢复情况来判断。
从国际上看,国际奶价持续高于我省平均奶价,利好后市发展。据GDT(全球乳制品交易网)6月17日完成的全球乳制品拍卖数据显示,价格指数较上一轮拍卖降低1.0%,全部产品平均中标价格为4389美元/吨(按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:7.17、乳制品折合鲜奶1:8.25,折合生乳人民币售价为3.81元/公斤,比我省3.01元/公斤的平均价格高出21.00%)。其中本次交易全脂奶粉竞得均价4084美元/吨,较上一轮拍卖价格回落2.1%;脱脂奶粉均价2775美元/吨,较上一轮拍卖价格降低1.3%;奶酪均价4802美元/吨,较上一轮拍卖价格降低1.9%;黄油均价7890美元/吨,较上一轮拍卖价格升高1.4%。考虑到国内供应充足、需求回暖不及预期、国际奶价高于国内等因素,国际奶业对我国的冲击将持续减弱,并将带动国内奶价向好发展,尤其是国内奶粉出口量大幅增加。
2025年1-4月我国共计出口各类乳制品3.85万吨,同比增加89.9%,出口额1.2亿美元,同比增长47.2%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国内生鲜乳过剩导致价格走低,这让乳品企业生产原料奶粉的成本降低,价格更具优势。因此,大包粉的出口暴增,今年1-4月出口量同比增355%。
积极应对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,牧场端需要持续调整养殖规模、优化养殖结构,乳企需要加大研发力度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实际,认真落实奶业各项纾困政策,提高政策精准度,注重综合施策,统筹抓好促进奶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。
长远看,我国乳制品未来消费需求温和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乳制品消费结构也正在优化。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,优质蛋白食品消费需求旺盛,奶酪等市场正在高速增长,零食奶酪品类趋于丰富,佐餐奶酪渗透率持续提升。同时,随着大众对于营养的升级需求凸显,低温乳制品更新鲜营养的概念被接受,把握奶业消费新趋势,如下沉市场中年轻人在消费理性大背景下追求性价比,中产阶级回归理性消费,以及银发经济崛起,让消费竞争也更为多元,奶业发展空间更大。
六、第26周,玉米价格继续走强,豆粕价格弱势回落
第26周,饲料粮价格震荡,玉米走强,豆粕回落。本周,我省玉米均价为2.47元/公斤,同比升高2.07%,环比升高1.23%;豆粕价格弱势回落,为3.12元/公斤,同比降低9.30%,环比回落0.32%;小麦麸价格小幅回升,为1.80元/公斤,同比升高6.51%,环比升高0.56%。
第26周,生猪、肉鸡配合料价格小幅回升,蛋鸡配合料价格继续企稳。本周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.29元/公斤,同比降低0.90%,环比升高0.30%;肉鸡配合料价格为3.62元/公斤,同比降低2.43%,环比升高0.28%;蛋鸡配合料价格为2.88元/公斤,同比降低1.37%,环比持平。
玉米方面,玉米价格震荡上涨。玉米产区余粮不足,基层贸易商报价保持坚挺,此外小麦托市收购也提振玉米市场行情。目前进口玉米数量下降,海关数据显示,2025年1-5月玉米进口量共计63万吨,同比减少约94%;同时贸易商着重小麦购销,玉米流通量下降;叠加近期河南、安徽两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,小麦价格底部支撑较强,进一步提振玉米市场信心,促使持粮贸易商捂粮惜售,推动玉米价格走强。
豆粕方面,豆粕价格延续下跌。伴随5-6月到港大豆陆续通关,近期大豆到港充足,油厂压榨量攀升,保持在60%以上;同时预计国内7-9月进口大豆月均到港量或在1100万吨左右,豆粕供应量逐步恢复,供应宽松,压力增加,同时近期下游补库减弱,厂家累库催提力度强,贸易商降价出货,市场成交清淡,豆粕价格承压走低。
(山东省畜牧总站)
来源: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