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放养,到山东!山东养猪业,正在掀起一场猪业革命!
非瘟之前,山东养猪业一直是山东畜牧业的顶梁柱,在山东各畜种中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!
无论是出栏量、存栏量,还是猪肉产量,在全国也是属于养猪大省的行列!
即使在非瘟发生的前几年,除了2019和2020年,在创下历史新低后,也一直是在缓慢恢复过程中!
但是,在应对非瘟疫情的反复拉锯战中,山东养猪业一直未找到应对非瘟的良策,在复养——清栏——复养的循环中,耗尽了养殖户的家底,熬白了养猪人的黑发,磨平了养猪人的心气!
在疫病、行情、环保等多重压力下,养猪人看不到未来的方向!
在这个和疫情抗拒的过程中,山东的家禽产业快速发展,2014年,山东禽肉的产量只有248万吨,在整个肉类占比中只占到32%,即使在非瘟刚发生的2018年,禽肉产量也只有315万吨,占比为36.8%。
从2019开始,禽肉产量快速增长,同时由于猪肉的产量创新低,禽肉占比首次超过猪肉,达到47.4%。

山东省肉类占比情况
最近的5年,虽然猪肉在恢复增长,但仍然没有达到非瘟之前的水平,禽肉的在2024年产量达到490万吨,相比2014年,增长到了几乎100%。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当今的局面?山东养猪业又发生了哪些变革?
前面讲过,在应对非瘟的拉锯战中,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有效的方式方法;原来山东以中小猪场为主的自繁自育的养殖户快速退出市场;在山东布局的以“公司+农户”的方式,也在疫情的威胁下,撤出了山东市场。
一时间,山东成了养猪的重灾区,谈起来,都有点退避三舍的味道。在夹缝中求生存,在绝望中寻求希望。一生要强的山东养猪人并没有自暴自弃,老一辈养猪人携手新一代从业者,开启了一条产业融合、合作放养的探索之路!
以合作放养平台为依托,以产业融合为手段,采用放养平台+养户的放养新模式,由传统的自繁自育转变成专业育肥,将原来的一点式,转变成两点式、三点式,分阶段饲养,分散风险,提高效率。
对山东养猪产业模式和结构来了一场彻彻底底的产业革命。
2024年,山东生猪出栏量相比2023年仍有下滑,但可喜的是,山东的合作放养体系正在逐步形成,通过新模式的建立,撬动了山东饲料产业、屠宰行业的 起死回生,也唤起了广大的养猪人再次养猪的热情。
目前,山东模式已经引起了外省的广泛关注,学习、探讨者络绎不绝。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,一种模式并不是万能的,还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去解决。
1.0时代,属于模式的探索、摸索阶段,也属于快速发展阶段;当到了一定程度,随着各种要素的变化,模式的2.0时代已经来临,需要关注的焦点也会随之变化。
探索的过程并不轻松,很多人、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掉队了;但同时,也有顺应产业发展蓬勃发展的一批新生代表!
推陈出新是自然的结果,但又何尝不是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!
至少截止到目前,这一次山东生猪产业模式的变革,走在了全国的前列!
(猪事茶话会)